
一、在线访谈
1.我注意到今年你们在推进规范涉企检查专项行动,想请问你们会公布详细检查标准、检查计划以便我们了解吗?市民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监督呢?
目前,市水务局已经在广东省执法信息公示平台“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公示涉企行政检查主体、事项、依据、计划、文书等,市水务局正在制定检查标准和年度频次上限,印发后将同步在网站上公示。如果市民发现我市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可以拨打0756-2236114或12345市民热线反映,市水务局将按照反映人意愿对反映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密,及时核实查办。感谢您对涉企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关心支持。
2.最近到珠海的河边游玩会看到河两岸的骑行道、步行道都很漂亮,还有亲水平台,种植了很多花草树木,上面写着“碧道”字样。请问碧道是什么?目前我市碧道建设进展如何?目前有没有推荐市民游玩的碧道?
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碧道270公里,碧道建设成效显著。推荐市民游玩的碧道还真不少,如香洲区前山河碧道和香山湖碧道、金湾区金湖碧道和三灶湾海堤碧道、斗门区黄杨河碧道和井岸人工湖碧道、高新区东岸排洪渠碧道和那洲东排洪渠碧道、万山区东澳岛碧道和外伶仃岛碧道等,均是人民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3.经常在网上看到水工程和水利工程的说法,二者有何区别,我国有哪些水利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对水工程实施保护”,并在第七十九条指出,本法所称水工程,是指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各类工程。实际工作中,水工程包括范围更大,不仅包括水利工程,还包括市政涉及水的给排水工程,环保水污染治理工程,交通运输部门的航运疏浚工程等。
广义上的水利工程,是为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包含防洪、治涝、灌溉、供水、水力发电、航运、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以及水产、旅游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项目中的涉水工程。水利工程是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
我国的水利工程主要有:一是防洪工程,为控制、防御洪水以减免洪灾损失所修建的工程。主要有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蓄滞洪工程等。二是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对水资源的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主要分为灌溉工程和排涝工程。三是水力发电工程,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工程。四是航道及港口工程,为水运服务的港口、航道,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五是供水及排水工程,为生活和工业供水及废水收集和处理的工程。也可以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集雨工程分类。
4.计划在高新区这边开一家餐饮店,污水排放需要办理排水许可还是排水备案?找哪个部门办?
根据《珠海市排水备案管理办法》第三条,餐饮类季度月平均用水量小于等于500立方米的,应申请办理排水备案。除此以外的,需申请办理排水许可。排水许可及备案的办理需向所在区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高新区范围内办理排水许可及备案,向高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申请。
5.我在新闻里听到咸潮上溯,这个咸潮是什么,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吗?有没有采取什么保障措施来防范它呢?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是一种发生在河海交汇处的自然水文现象,它主要由天文大潮和上游来水减少共同作用导致的。天文潮汐指的是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引力作用使海水出现周期性涨潮,潮水力量强劲,会沿着入海河口向上游推进。当秋冬季节,江河上游来水流量急剧下降,无力抵挡汹涌的海潮时,海水便会倒灌入内陆河道,导致河水中氯化物(主要是盐分)浓度升高,从而形成咸潮。
咸潮上溯会直接影响取水,在咸潮上溯期,可能出现无法从河道里取到淡水的情况,我市依靠水库蓄水来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抢蓄淡水,通常在每年10月前会加大取水力度,抢抽抢蓄优质淡水,为之后的枯水期做好准备。二是压咸取淡,上级部门会综合研判咸潮上溯程度,调度上游水利工程(如水库)增加下泄的淡水量,短时间内抵御咸潮的冲击,珠海处于下游则会利用短暂的窗口期抓紧时间取水蓄水。三是内部调度,得益于我市库库联通的供水格局,当部分城区蓄水水库出现存量不足的情况,可以从其他水库紧急调水来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6.我想在河道内设置渔具抓鱼是否可以?
《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四项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设置拦河渔具。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拦河渔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7.我家住在海边,经常能看到海堤,想问问海堤日常维护具体都做些啥?对我们老百姓生活有啥影响呢?
海堤的日常维护工作是保障防洪安全、延长海堤使用寿命和提升城市环境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工作:一是常态化巡查排查,及时发现隐患。海堤养护工作人员会定期对海堤开展巡查,重点排查:首先是结构完整性:检查堤身是否有裂缝、沉降、坍塌,迎潮面护坡是否松动、脱落,堤顶防浪墙有无破损;其次是检查附属设施状态:查看堤身排水孔是否堵塞、堤顶护栏是否完好、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再次是清理周边环境:清除堤身及护坡上的杂草、垃圾。二是发现隐患后会及时开展修护加固工作,按工作量和技术复杂程度分为日常养护维修、岁修、大修更新改造和抢修。三是应急处理。海堤养护人员每年要参加防洪应急演练及海堤养护相关培训学习;在遇到突发情况如洪水、滑坡等时,养护单位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海堤的安全。
海堤维护好了,能有效抵御台风、风暴潮,保护沿海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让居民生活更安心。而且维护后的海堤环境变好,也为大家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
8.我这边是汽车企业,急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自来水用水量,想问问是否可以取用周边小河里的水,如可以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企业可以取用周边小河里的水,需要办理取水许可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直接从江河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税,取得取水权。需要办理以下手续:向您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取水许可申请书;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单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技术评审;评审通过后,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批准取水许可申请;企业进行取水设施建设,安装符合标准的取水计量器具,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验收通过后,向企业发送取水许可证;洗车取用水属于特种取用水,根据《广东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财规〔2024〕3号)》规定对特种取用水按生产、经营或其他取用水适用税额标准的3倍执行,为0.6元/立方米,企业依法依规按时足额缴纳水资源税。
9.我关注到最近广东省发布了水网建设规划,媒体上也有对水网建设的报道,请问珠海市是否也会发布水网建设规划,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水网到底是要做什么?建成后对我们珠海和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珠海市也即将发布《珠海市水网建设规划》。现代水网主要围绕水资源均衡配置、防洪(潮)排涝、水生态保护修复三大核心,所谓“现代水网”,简单来说就是珠海要打造一个更安全、更生态、更智能的“水系统”,来解决水资源均衡配置、防洪(潮)排涝、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问题,它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结合体,只不过水网循环的是“水”,管理靠的是“数据”。水网建设主要有五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优化“水龙头”,让供水更安全可靠。
通过把珠海的江河、水库、泵站和供水管网全部连通起来,形成一张“大水网”。比如,把磨刀门水道和黄杨河两大水源打通,实现“双水源”互备。同时大力扩建水库和泵站,就像在家里多备了几个“大水缸”、安装更强大的“抽水泵”。可有效对抗咸潮,保障珠海及澳门的饮水安全。无论遇到干旱还是突发污染,都能从多个地方调来好水,确保家家户户用水安全、充足。
第二方面:升级“安全盾”,让防洪防涝更有力。
对全市海堤、水闸、排涝泵站、河道等进行全面加固和升级,给珠海海岸线和河道穿上更坚固的“盔甲”。同时,还会建设一批截洪沟、调蓄湖等,使排水防涝系统更加完善。在面对台风、暴雨和天文大潮时,城市的“内涝”现象会大大减少,使城市更安全,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企业和商铺也能避免因水淹造成的损失。
第三方面:修复“水生态”,让生活环境更优美。
持续推进碧道、碧带建设,把一条条河涌变成风景优美的亲水公园。同时大力治理水污染,保障河流生态流量,让水更“活”、更“清”。大家以后休闲散步、亲水游玩的地方会更多,许多河涌都会像情侣路、前山河、黄杨河一样漂亮。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优美环境会成为珠海的城市名片,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第四方面:建好“田间渠”,让农业灌溉更高效。
重点推进斗门等农业区的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通过更新老化的水泵、水闸,疏通灌排渠道,实现精准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将更有保障,且更节约。农民朋友可以更省心、更科学地用水,保障农业增产增收,为珠海的粮食安全提供稳定的水利支撑。
第五方面:装上“数字大脑”,让水网管理更智能。
在全市布设成千上万个传感器,把真实的江河、水库、管道等在电脑里创建一个“虚拟水网”。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水量,提前预测咸潮什么时候来、暴雨后哪里可能会积水,并模拟演示不同的调度方案会产生什么效果。水网管理从“凭经验”变成了“看数据”,决策更科学、响应更快速。比如,在内涝发生前就能预判并提前降低河道水位;在咸潮到来前就能提前蓄满淡水。相当于给整个水网装上了“预警机”和“智能大脑”,让水安全保障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珠海现代水网建设是一个立足长远、造福未来的综合性工程。目的是实现“水安全无忧、水资源充足、水环境优美”,为珠海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有力的“水保障”。
10.我是一名在读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感觉很神奇,想问问97项水质指标是如何做到精准检测的。谢谢!
你问的“水质指标检测”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就像医生给病人做 “全身体检”一样,简单来说,就是给各种水体做一个“体检”,比如物理中的光的散射、化学中的试剂反应、生物中的显微镜观察,来判断水体是否健康。每类指标的检测方法,都能在你理化生课本里找到“影子”,举几个例子:一是测“浊度”(水浑不浑):利用“光的散射”原理,仪器发一束光穿过水样,水里的泥沙、悬浮物越多,光被散射得越厉害,仪器就能算出“浊度值”,自来水要求浊度低于1ntu。二是测“ph 值”(水的酸碱度):日常生活中有酸性的柠檬汁、碱性的肥皂水,这都代表着水不同的酸碱度。自来水的ph值要求在6.5-8.5之间,通常通过电化学探头的方式检测。三是测“菌落总数”:这部分和生物课“观察微生物”的实验几乎一样,核心是“让细菌长出来,再数清楚”。自来水要求每毫升水里的菌落数不超过100个,比你手上的细菌少多了。
11.我是一名小学家长,最近从电视、网络上看到了好些地方发生溺水事故,学校也不断推送关于防溺水的提醒,请问大镜山水库是怎么来做好防溺水方面的管理的?
大镜山水库的管理单位是珠海市水库管理中心,是水务局下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今年以来,市水库管理中心联合了大镜山水库养护公司共派出了约400人次开展了防溺水的专项检查。检查范围包括了整个大镜山库区,还有溢洪道的消力池水体这些重点、危险的区域。此外还在大镜山水库库区周围设置了非常醒目的防溺水相关的警示牌。在水库库区全段均加装了防护栏,物理上对风险进行隔绝,库区内还设有多个高清夜视摄像头,支持ai视频算法,当发现人员闯入水库库区时会及时发出警报,巡查人员便会立刻出发劝离,从源头处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在水库大坝工程区域还配备了足额的应急救生圈,今年6月份管理单位和养护公司还组织了一次专项的防溺水应急演练和救援技能培训,确保工作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管理单位和养护公司采取科学的措施,全方位、多维度地做好防溺水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访谈跟进
1.高新区中山公园这一片的环境这几年建设得非常漂亮,我听说这里是一个生态清洁小流域,请问生态清洁小流域有什么作用,我们市里还有哪些生态清洁小流域?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单位,对小流域的水土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传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础上发展的创新模式,以不大于50平方公里的流域为治理单元,统筹山、水、林、田、路、村等多要素协同治理。其核心目标包括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水质、构建良性生态系统,通过“治山保水、治河疏水、治污洁水”三大任务实现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功能提升。
2022-2024年我市已累计完成香洲区广昌涌,高新区东岸排洪渠、北理工排洪渠、淇澳岛,金湾区红旗等10条清洁小流域的建设。高新区中山公园附近的东岸排洪渠生态清洁小流域通过水系连通,将分散在沿村庄河沟的景点相连,串联起沿岸美景,水岸两侧通过注入文化元素,激发小流域内生动力,项目建设后,原本河道两岸的土堆摇身变成亲水平台,将水文化融入其中,“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不仅让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更加和谐,也为百姓生活增强了获得感与幸福感,给市民、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不仅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维护了生态平衡,更是促进和谐共生的重要措施,承载着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任,是实现区域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2.我是住在珠海市香洲区的居民,想问问结合珠海沿海城市的水质特点(如部分区域可能存在轻微海水倒灌风险、高层小区二次供水普及率高、雨季水质易受地表径流影响等),如何健康使用自来水?谢谢。
珠海市政供水水质严格遵循《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要求,原水经供水水厂处理后能去除多种污染物质。根据珠海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珠海市水质监测中心)每月供水水质监测情况,珠海市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管网水和二次供水达标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香洲区居民无需过度担心水质安全。若想提高自来水用水体验,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尽量饮用烧开后的水。虽然自来水达标,但烧开后能降低水硬度和消毒剂浓度,提升口感,尤其适合老人、小孩、孕妇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二是不要长时间存放自来水。自来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能短时间抑制细菌生长;长时间放置(超过24小时),消毒效果会逐渐降低导致细菌繁殖,从而使水质变差。三是正确使用净水器。净水器不是确保用水安全的必选项,但如果家里安装了净水器,要按照说明书定期更换滤芯。如果滤芯过期不更换,不仅无法起到过滤作用,还会导致细菌滋生,造成水质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