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一旦被列入失信名单,便如同戴上“无形枷锁”,在经营发展中受限受阻。为帮助企业高效便捷重塑信用,珠海市水务局积极响应信用修复制度政策,在水政执法领域主动作为,近3年来累计主动上门为企业修复信用10余宗,涉及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设施损坏、河道占用等违法领域,切实为企业破解失信发展困境。
一、惠企助企,让服务有“温度”
市水务局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企业”理念,在信用修复工作中充分体现惠企助企“温度”。改变“一罚了之”模式,全面推进行政处罚决定与信用修复告知“双书同达”,主动告知企业信用修复政策,降低失信成本。建立信用修复服务清单,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主动上门,详解政策、流程及所需材料,耐心解答疑问,消除顾虑,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关怀,增强发展信心。
二、宽严相济,让监管有“力度”
修复审核中,市水务局坚持宽严相济,既守底线又显灵活。一方面,严格按照信用修复规定和程序,细致审核企业整改、处罚履行等情况,确保工作严肃规范;另一方面,结合企业违法情节、整改态度等,灵活调整审核节奏,对于积极整改、主动纠错的企业,加快审核进度,缩短修复周期,助力其尽快恢复信用,回归高质量发展轨道。
三、上门服务,为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监管 服务”模式,水行政执法人员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11宗,同步开展涉水法律法规普法宣传38次。现场指导企业填写《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承诺书》,协助向“信用中国”平台递交修复申请表,实现信用修复“一站式”办理。通过柔性服务为企业扫清信用障碍,激发履约意愿,推动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平稳运行。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持续深化信用修复工作,完善服务机制,为更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用修复服务,助力特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