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3年我市水经济工作启动以来,珠海市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创新构建“水资源-水生态-水经济”三水统筹协同发展体系,推动水经济与城市品质提升、“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底,全市水经济项目库累计储备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69.4亿元,其中已建成运营项目26个,2024年营收合计超过20亿元,到2025年,深入推进试点项目,不断优化水经济产业结构、区域布局,水经济新兴业态蓬勃发展。通过持续创新实践,珠海正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水经济发展新路径,为全省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珠海样板”。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一带五组团”发展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全省首批出台市级水经济发展规划,系统布局“一带五组团多节点”空间架构:以情侣路沿线活力带为核心,打造都市活力、文旅融合、生态保障、多元发展、海洋-海岛特色五大功能组团,重点推进金湖水利风景区、三灶湾碧带等40个试点项目。创新“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机制,通过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提升试点项目社会投资占比。例如,香洲区前山河两岸综合提升水经济试点项目按财政与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政府负责建设水上救援中心、简易码头、电力增容等公共设施,投资约0.7亿元,企业负责建设网红花海打卡点、商业市集、星空营地等特色活动空间,投资约1.1亿元,打造媲美情侣路的滨河城市休闲带和又一城市名片,为香洲区大力发展浪漫经济增添新的“落脚点”。
二、深化“碧道 ”融合,培育水经济新业态
依托259公里碧道网络,创新“碧道 ”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一是“碧道 文旅”:金湾区平沙镇计划总投资1.89亿元建设水乡游项目,打造“平沙水乡”农旅融合示范带,推动平塘河“一河两岸”景观升级,新增特色彩绘及视频监控系统,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业态发展。二是“碧道 运动”:2024年,4月在金湖碧道举办全国赛艇联赛和全国皮划艇静水联赛,5月在黄杨河碧道举办广东省龙舟公开赛,6月在三灶湾海堤碧道举办“联港杯”海上龙舟赛,11月在情侣路海湾碧道举办全国帆板锦标赛、全国青年帆板冠军赛和全国风翼锦标赛三项国内水上运动顶级赛事。2025年2月在前山河碧道举办第二届香山赛艇公开赛,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队伍参赛。三是“碧道 文化”:依托岭南大地百草园打造“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体验基地,展示斗门区特有的水乡习俗风情,持续传承省级非遗文化;那洲东排洪渠碧道串联起会同古村、那洲社区等,融合那溪河、古村落、闸门、碉楼、祠堂等元素,打造“研、学、旅”线路,充分展现岭南文化。
三、突出海洋特色,打造湾区水经济标杆
发挥滨海资源优势,推动海洋经济与水经济深度融合。在渔业升级方面,推动“中国海鲈之都”品牌升级,年加工量占全国60%;建设金湾区蓝色种业创新产业园,培育大黄鱼、金鲳鱼等名优品种,预计年产值超1亿元。在游艇经济方面,平沙游艇制造基地游艇生产企业22家,游艇生产配套企业及商贸公司33家,占全国三分之一;持续打造“海上看珠海”精品航线,串联情侣路、港珠澳大桥、澳门环岛游、海上光影剧、珠澳夜游等海上观光项目,2024年实现营收7958万元。在海岛旅游方面,万山群岛打造休闲度假、主题公园、海岛运动、渔旅融合等项目,2024年全年海岛游客177.6万人次、同比增长8.5%,单日游客破万、创最高纪录,旅游综合收入约10.44亿元、同比增长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