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水务局-pg电子试玩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珠海市水务局
当前位置:pg电子试玩 >  > 

2019年4月24日《党风政风在线》在线访谈

根据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安排,制定以下“党风政府在线”节目预案。

一、时间

2019424日(星期

二、参加人员

麦驱海    市生态环境局副调研员

邝建斌    市生态环境局主任科员         

梁杰明    水务局总工程师

杨劲晖    市水务局排水科副科长

吴孟李    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副主任  

、节目内容

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们中午好,欢迎大家关注由市纪委、监委、珠海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珠海传媒先锋951承办的党风政风热线节目,我是主持人王路,今天是由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珠海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与大家共同交流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收音机前的您如果有黑臭水体整治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可以随时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参与我们的讨论,我们会现场给您解答,并及时帮您落实解决。

主持人:首先请珠海市水务局、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下2019年1月21日在启动首次大型电视问政《问政珠海》及2月22日我台《问政进行时》节目播出后,针对斗门区黑臭水体整治进度滞后的情况,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环保与水务分别回答)

麦驱海:2019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针对我市黑臭水体流域水环境监管执法出动执法人员715人次,检查企业316家次,对18家企业废水排放口进行现场监测采样。

2月15日,市生态环境局联同市水务局对新青正涌和五福涌进行检查,巡视工程进度及整治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将以督办函形式告知斗门区政府做好落实。

3月14日,我局联同市水务局检查高新区鸡山排洪渠和东岸排污渠,督导唐家水厂含泥污水入渠整改,督促企业,尽快完成整治,彻底解决污水排放入渠问题。

4月19日,我局联同市水务局赴斗门区检查五福、新青正涌整治情况。

梁杰明:节目播出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很大,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队督查斗门区黑臭水体整治进度,与斗门区政府座谈,研究下一步工作市政府通报全市17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要求倒排时间计划,加快推进整治进度;

市河长办、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多次组织督查组赴各区指导开展整治工作,并委托专家组对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进行实地指导,综合运用优化施工、内部挖潜、外部协调等手段,治理难题群策群力共同推进。

市河长办、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先后编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警示函(督办函)》《珠海市建城区黑臭水体攻坚战实施方案》《珠海市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技术指引》,《珠海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细则》正在细化中;市河长办将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内容。

市委书记、总河长郭永航,市长、市副总河长姚奕生高度重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于4月1日正式签发《关于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重点工作的决定》(总河长令〔2019〕1号),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发起总攻。

问题一:我市黑臭水体整治开展情况。

梁杰明:上次电视问政斗门区新青正涌、鸡咀涌、五福涌、咸坑河因涉及范围广、流域内排污成因复杂、工程投资额大,同时受国家ppp项目融资政策收紧等影响,导致项目公司资金紧张造成人员投入不足,截污主体工程进度偏慢,自启动整改工作以来,在各单位各部门大力配合下,项目进度明显提速:截污工程已基本进入收尾阶段,已完成工程投资和工程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本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其中白头翁涌、合禾涌、五福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沙龙涌和咸坑河截污管道已全线贯通,剩余新青正涌约0.3km、鸡咀涌约1.5km,合计约1.8km尚未完成,主要是鸡咀涌上游西埔村影响截污施工的16家临建商铺尚未拆除,计划月底前完成拆除并移交施工。

同时,新增加的5条黑臭水体将协调各区、相关单位加强对水体周边管网、排污口的全面排查,推进截污工程的进度,加快内源治理,力争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截污整治工作,2019年11月底前完成底泥清淤工作,12月底水体“不黑不臭”。

按照《全市黑臭水体水质监测方案》安排,我局在本月(2019年4月)黑臭水体水质整体水平优于上月,16条纳入监控平台的黑臭水体中(北山排洪渠无水未采样),重度黑臭的河涌有银林排洪渠、新青工业园排洪渠、鸡咀涌、新青正涌,占所有河涌的25%;轻度黑臭占25%;无黑臭占50%。鸡咀涌、新青正涌未有明显好转;银林排洪渠、新青工业园、五福涌排洪渠水质容易反复;翠屏排洪渠在近几个月整治以来水质有好转,但仍有监测点为重度黑臭;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截污未完成或不彻底,雨污混流造成排口污水溢流,“小散乱污”治理不到位等原因。

三灶北排河、南排河、咸坑河、沙龙涌、合禾涌、白头翁涌、东岸排洪渠、鸡山排洪渠近几个月水质多处于无黑臭水平,这些河涌感官上已达到“不黑不臭”,水质呈现好转趋势。虽然黑臭水体整治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距《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目标和市民的要求仍然有不少的差距,在这里也欢迎市民朋友给我们出谋划策和监督,以争取早日取得整治成效。

麦驱海:广东省“水十条”方案,列出我市纳入住建部平台的黑臭水体12条。2018年10月,我市根据省住建厅和生态环境厅的要求,对建成区河渠进行全面摸排,新增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5条:香洲区3条(翠屏路排洪渠、银林排洪渠、北山排洪渠);金湾区1条(南排河);斗门区1条(新青工业园排洪渠),新增长度13.52公里。我市黑臭水体数量更新为17条,我市计划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并保持17条黑臭水体实现“不黑不臭”,2020年达实现“长制久清”。

问题二、我市部分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反复,一段时间消除了黑臭,但过段时间,情况又出现恶化,一些整治工程已经完成,但黑臭现象还未得到根治。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黑臭水体的难点在哪方面?

梁杰明:造成水体黑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控源截污未做到位,仍存在污染入河源头。我市黑臭水体大部分位于市黑臭水体多位于管网建设薄弱的人口密集区的城市边缘地带。在整治前,大部分流域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截污管网建设尚未开展,受限于施工条件,整治中也未能实施完全截污,只能开展汇水上游区域性末端截污,完成雨污分流制管网占比较低,截污纳管环节处于开放状态,一旦雨季到就难以有效截污,污水混合雨水溢流入河,而使河涌返黑返臭。

另一方面我市黑臭水体河渠水径流量少、普遍没有恒定水流作水源补充,进入旱季,又会因水源减少,引发河水污染浓度高,而造成黑臭。

黑臭水体整治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要达“长治久清”的效果,要从根治管网问题入手。我市地处南方,雨水较多,必须走雨污分流这条路,老老实实做好控源截污。我市河网水系发达,由于历史原因,老街旧区和村居排污基础设施结构性缺失,短期内完成改造非常困难。我市高新区在鸡山排洪渠和东岸排洪渠的整治就是较成功的例子:做好沿河截污、提升截污成效,将雨污混流比率尽量压减,收集污水接纳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走城市建成区的污水处理路线。但对于其他城乡结合或农村村居地带,暂还缺乏足够的投入和基础建设,还需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也会采取多种方法共治,包括生态补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措施。

问题三、2018年6月,国家环保督察期间,以广东清远市假装治污”“表面治污”为典型案例,指出部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弄虚作假,依靠调水稀释为消除黑臭的手段。引发社会对“生态调水”议论,对此有何看法?

麦驱海:清远事件的本质在于没有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的规定动作,在沿途截污、清淤疏浚等根本性措施未开展到位的情况下,采取水系连通的“应急处置”方式(调水稀释)让黑臭水体临时达标,并向上级谎报“通过采取截污控源、三清保洁、水系连通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已达到水体洁净、不黑不臭整治效果”。事实上,我国众多黑臭水体成功案例,均有采取“生态补水”和“活水循环”的措施。“生态补水”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指南》中载明的其中一项治理方法,在具有经济性、长效性的优势,国家否定的是单靠“引调活水”满足临时达标的“弄虚作假”做法,而不是“生态调水”的本身。

俗语“流水不腐”,是对流动水体所产生的净化能力及水质维持能力的生动概括。我市黑臭水体大部分河涌都存在在水流不畅,无法形成水系互联的状况。治理工程完成后,可达消除黑臭的效果,但其稳定性不能保证,且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量较大,运行费用高。我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和河涌治理工作中未足够重视河道的流通问题,建议下一步积极探寻水体流动的方案,如水系联通,利用涵管、新开挖沟渠等连通水系;或实现河道自身水体循环,将上下游水流循环起来,改善水体流态;合理调度,利用外河水位差使水体流动,充分利用流水的自净能力及水质维持能力改善水质。让我们的治理效果更加明显,更加稳定。

问题四、珠海市近年来黑臭水体取得了哪些成效?

梁杰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役,确保在2020年底全市建成区范围内的黑臭水体治理明显取得成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2018年,通过我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黑臭水体整治已初步完成截污主体工程,基本实现年度治理目标。一是高位推动责任落实。我市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2018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摆在突出位置去谋划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头抓谋划、带头抓部署、带头抓落实,分别担任了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等市领导直接指挥,不定期开展实地督导检查,狠抓各项任务推进落实。二是综合施策推进整治。根据“正本清源、雨污分流、集散结合、清淤疏浚”等基本策略,综合采取截污工程、排污口整治、分散式处理、清淤、生态补水等工程措施,全力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市12条黑臭水体整治共投入4.15亿元,清拆畜禽养殖场129家,各类禽畜约9.2万头(只),用地约14万平方米;新、改建污水管网14.27公里,各类检查井及泵井166个,整治79处排污口,清淤约17.42万方;污水处理厂改扩建8万方/日,一体化污水设备5座(5.9万方/日)。三是强化监督管理,齐心协力共同推进。2018年以来,每月对12条黑臭水体进行巡查及水质监测,累计开展市级黑臭水体巡查督导50余次,通知通报40余份,较好地督促了各区加快推进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市河长办坚持督导检查常态化,7 位市级河长共开展巡河专题调研活动 24 人次,召开河长会议 8 次,区级河长巡河 609 人次,召开区级河长会议 33 次,镇(街)、村(居)级河长巡河基本实现常态化。累计组织河湖专项督查检查62次,巡查河涌330条次,发出整改督办通知57份,落实整改 174 项。今年我市持续开展河湖“五清”专项行动,清理河流长度累计 4555 千米,水面漂浮物 2.77 万吨;河道清淤长度 22.3 公里,清理底泥污染物 182 万立方米;共排查出入河排污口 612 个,清理非法排污口 41 个;清理网笼 324 个、浮排 650 组;共计开展执法巡查 422 次,巡查河道长度 5861.3 公里,巡查监管对象 1343 个,制止违法行为240 宗。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珠海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 年工作方案》,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污染排放监督, 10 个工业集聚区,均已纳管集中排污;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 6 个建制村,已有 4 个基本完成,2 个正在按计划实施;对 12 条黑臭水体和南排河流域工业企业,开展流域工业企业排污摸排,共排查出黑臭水体周边涉水企业 73 家,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加强技术指导。2018年以来,积极与省住建厅沟通联系,派员参加国家部委组织的黑臭水体整治培训班共10批30人次;同时,结合海绵城市试点及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珠海举办6期培训班800余人次;编制并印发《珠海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及《珠海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实施方案》。委托专家组对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进行实地指导,综合运用优化施工、内部挖潜、外部协调等手段,破解治理难题。五是提高宣传监督力度,公众参与得到强化。2018年,全市各级公开黑臭水体整治信息情况10条次;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我市通过现场展板、咨询问答、徒步巡河等多形式开展河长制主题系列宣传;累计通过媒体发布市、区河长制相关宣传报道541 条次;市、区多个河长制工作微信公众号已正式上线,累计发布信息 811 条;组织各区开展“民间河长”招募,共招募144 名民间河长(聘任市级民间河长 20 人),全市上下群策群力护河爱水,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

问题五、《电视问政》节目播出后斗门区五福涌和新青正涌黑臭水体整治的最新进展如何。

邝建斌:五福涌和新青正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延后主要由于污水纳管建设场地问题的拖延,在《电视问政》节目播出后,斗门区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土地征用问题得以解决。井岸镇进一步加大了协调力度,新移交了五福涌一体化对面650米河段的施工场地约3250平方米,河涌中游污水管网施工所需的场地已妥善解决,目前正在填土和管道埋设施工。新青正涌截污管网建设已完成,一体化治理设施已开始运行调试。斗门区政府正组织各方加紧建设,力求按期完成。

主持人:

结束语: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和位嘉宾的对话到这里也要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大家,也感谢听众网友的收听和参与。


分享到:
网站地图